学院概况

学院简介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学院概况 -> 学院简介

学院简介

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4月,前身为政治与法律系、政治与法律学院。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2个本科专业,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、学科教学(思政)专业学位授权点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省级一流优势专业;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C+等级,获批江西省一流学科;中共党史党建学立项为学校博士点培育重点支持A类学科。学院获评“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”“江西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”;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党支部入选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培育创建单位。

学院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——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、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——赣南苏区和红色文化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;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、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、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、江西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、江西省红色文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、江西省工人先锋号、苏区研究2011协同创新中心、江西省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教学科研平台;创办了国内首个公开出版的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学术期刊——《红色文化学刊》。

学院现有教师81人,其中教授、副教授34人,博士教师46人。既有一批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江西省“双千计划”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、文化名家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“赣鄱俊才支持计划—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”和“中青年骨干教师”的专家学者;也有一批获得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”“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”“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”“江西省金牌教师”“江西省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”等称号的优秀教师。

近五年来,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(“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研究”和“中央苏区时期统计史料收集整理研究”),国家社科基金其他项目20余项,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5项,聚焦红色文化和中央苏区研究,特色鲜明;在《马克思主义研究》《中共党史研究》《红旗文稿》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等权威刊物报纸发表论文300余篇,多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《人大复印资料》全文转载;在人民出版社、商务印书馆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0余部;获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10余项;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,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,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4项;主编出版的《红色文化十讲》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,并在江西省所有高校思政课推广使用,印数突破200余万册。

学院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培养担当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,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。近五年来,学生获《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》“最佳风采奖”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一等奖、“田家柄杯”全国师范生教学竞赛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二等奖等省级以上竞赛奖项80余项。

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“马院姓马、在马言马”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,践行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,按照“教学出题目、平台夯基础、科研做文章、成果进课堂、人才上水平、育人有成效”的思路,全面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大力推动学科建设、教学科研、师资队伍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事业改革创新,开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
(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7月)